首页 >> 综合 > 百科全书 >

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品格和志向(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)

2023-11-04 17:05:05 来源: 用户: 

很多人对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品格和志向,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不是很了解那具体是什么情况呢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瞧瞧吧!

1、“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。

2、”的意思是: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,而不是依靠秋风。

3、出处:出自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《蝉》,“垂緌饮清露,流响出疏桐。

4、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。

5、”译文: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,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。

6、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,而不是依靠秋风。

7、扩展资料:《蝉》这首诗中咏物中尤多寄托,具有浓郁的象征性。

8、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、习性和声音,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,物我互释,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。

9、诗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,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。

10、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,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。

11、“垂緌”暗示显宦身份,因古人常以“冠缨”指代达官贵人。

12、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蝉 (唐代虞世南诗作)“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”的意思是: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,而不是依靠秋风。

13、该句出自唐初虞世南的《蝉》,原文如下:           垂緌饮清露,流响出疏桐。

14、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。

15、译文: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,连续不断地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。

16、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,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。

17、扩展资料:这是一首咏物诗,咏物中尤多寄托,具有浓郁的象征性。

18、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、习性和声音,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,物我互释,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。

19、诗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,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。

20、实际上,咏蝉这首诗包含着诗人虞世南的夫子自道。

21、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,名声在于博学多能,高洁耿介,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,能够直言善谏,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。

22、为此,唐太宗称他有“五绝”(德行、忠直、博学、文辞、书翰),并赞叹:“群臣皆如虞世南,天下何忧不理!”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,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,也可见其老成谨慎,以及有自知之明。

本文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品格和志向(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)】到此讲解完毕了,希望对大家有帮助。

  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